一場捷運座椅設計之爭

calling out to yeti
4 min readMay 31, 2018

--

這兩日網路上刮起了一片討論公共運輸系統座椅該怎麼設計的風潮。對此,朱家安認為捷運的座椅設計對體重過重的朋友不夠友善,應該要採取某種「通用設計」,例如:沒有區隔的長椅。他以紅綠燈的設計沒有考慮到色盲(盲人)、公共場所的階梯設計沒有考慮到輪椅族等身心障礙人士的需求,作為捷運座椅不體貼的類比,用以支持他的結論。

我認為這個類比是錯的,因為它將身心障礙者的平等近用權與「通用設計」兩者間的關係模糊化;而且沒有把最重要的問題講清楚,亦即:具體上究竟該如何選擇捷運座椅要採用哪一種設計?是不是只有選擇「無區隔長椅」才是合理的?就這些面向,柏林地鐵,這個在更新座椅的決策上,一面顧慮身心障礙者需求,一面納入使用者體驗來做決定的實例,或許可以作為我們的借鑑。

一列「行之有年」的列車

柏林地鐵有超過百年的歷史,使用過的列車種類繁多,目前在軌道上行駛的有這一兩年才出廠的最新款列車,也有上世紀70年代出廠的準古董。由於車廂座椅的汰舊速率大於列車本身,所以每隔一段時間,BVG(柏林公共運輸處,為公營造物)就會針對車廂座椅進行汰換。

一款舊式的沙發座椅

最近一次的座椅更新是從2015年逐步開始,不過準備工作早在2012年就開跑了。BVG的想法是,車廂該採用什麼樣的座椅應由使用者來決定,所以在2012年10月16日到12月17日間,在人流大站Alexanderplatz設置了公共試坐區,讓乘客親身體驗七種設計各異的座椅後做出選擇。

BVG工作人員衣服背面印著:「柏林人,選出你們的新U-Bahn座椅!」

過去柏林大部分地鐵車廂內配置的座椅是接近沙發樣式的無區隔軟墊座椅,不過類似的樣式在這此在評比中沒有獲得大眾青睞,反而是由一款與台北捷運一人一位座椅相仿的硬式座椅勝出。這款座椅在七張候選椅中,獲得了近三分之一參與評選民眾的支持,而女性乘客對它的偏好更勝於男性乘客。

民眾評選結果

不同的座椅設計各有優缺,這款新式座椅雖然可能沒有軟墊座椅坐起來那麼舒適,不過一人一位的形式倒也保障了一個蘿蔔可以有一個坑,坐著的乘客可以稍微享受一下那僅有的獨立空間,不會像座椅是無區隔沙發時那樣,總有魯莽的青少年硬要擠入只剩半個人大小的隙縫,也避免了某些男性如入無人之境地打開雙腳,對旁人物理空間視若無睹的情況(當然,這類人也非僅限於男性)。

待評選的各式座椅

該如何選擇公共運輸系統上的座椅是門學問,對某個族群的貼心可能會造成另一個族群的困擾。不過由於車廂在設計上,已經預留了無障礙設施與特殊座位的空間,優先確保了身心障礙朋友行的方便。因此在接下來的座椅選擇上,以徵詢乘客意見,尊重多數人需求的方式來做決定,應該仍舊不失為一個合理的辦法。其他類似的情況像是:雖然紅綠燈未能照顧到色盲(盲人)、公共場所階梯未能照顧到輪椅族,但仍然可以透過在紅綠燈上設置特殊符號,或在一旁加裝聲響設備、在階梯旁增設升降裝置等方法,彌補原本的未能照顧到身心障礙者的設施。

硬式座椅最受民眾歡迎

參考了優先確保身心障礙人士平等近用權,但同時顧及多數人使用體驗的決策方式後,我們可以知道平等近用與多數使用者的體驗並不一定的會產生衝突,也看見除了-透過刻意鬆動體重過重與身心障礙的界線,要求捷運座椅只能採用難以兼顧其他族群使用上需求-顧此卻會失彼的「無區隔長椅」之外的另一種實踐可能。

--

--